为深入挖掘绍兴历史文化资源,传承越地文化精髓,tyc86太阳集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走读绍兴”课程,于3月26日组织学生走进浙东运河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参观过程:
浙东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历经岁月洗礼,它在两晋时期与鉴湖、姚江等水系实现了贯通,至唐宋时期,已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承载着无数繁华与梦想,至今已跨越2500余年的漫漫时光。
(气势磅礴的《浙东运河水利形胜图》)
浙东运河博物馆,作为浙东运河文化园的核心所在,以“通江达海、运济天下——浙东运河文化陈列”为主题,借助文物、沙盘、影像等丰富多样的展示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勾勒出浙东运河两千五百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演变历程,深刻诠释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卓越的技术成就以及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价值。置身于此,同学们仿若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古代运河的繁忙盛景,深切领略千年运河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无穷魅力。
(蓑衣、水坝、水牌)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讲解,深入探寻浙东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古代宏伟的水利工程建设,到现代科学的保护与利用;从运河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到对文化交流的深远促进,同学们对浙东运河的认识愈发全面而深刻。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更在深入了解家乡文化的过程中,油然而生出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在朱一老师的精彩讲解下,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清晰地看到了浙东运河的历史脉络,领略了鉴湖水利工程的智慧结晶,铭记了马臻的卓越贡献,也见证了浙江现代水利与水环境治理的辉煌成就。同时,他们还亲身感受到了运河文旅融合所带来的创新活力,对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学生们在聆听讲解和体验)
学生感悟
24应英7班叶子卿:
走进绍兴浙东运河博物馆,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展厅里陈列的古船模型、水利工具和商贾账册,生动展现了这条“黄金水道”的繁华过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宋代复制的木质闸门,精巧结构彰显古人治水智慧。通过多媒体沙盘,我清晰看到运河如何串联起浙东经济命脉。那些斑驳的船桨、褪色的商号招牌,都在诉说着运河滋养市井百态的故事。离馆时,望着窗tyc86太阳集团依旧繁忙的航道,不禁感叹:这流淌千年的不仅是河水,更是生生不息的文明记忆。
24应英2班杨思思:
这次经历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了解浙东运河文化的大门,让我在探索中收获了知识,在交流中加深了对历史的热爱。馆内的展览以时间为脉络,用丰富的文物和多媒体展示,勾勒出浙东运河的发展历程。从古代人们为了发展水运,艰难地开辟运河,到它成为连接南北的经济动脉,推动沿线城市的繁荣,再到如今,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每一段介绍,都让我对这条承载着千年历史的运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看着那些古老的船模、漕运文书,我仿佛能看到千年前,运河上商船如梭,纤夫们在岸边奋力拉纤的场景,感受到古人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展现出的智慧与勇气。参观过程中,老师的讲解让这次旅程更加生动,让原本略显晦涩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同学们之间也互相交流着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这次浙东运河博物馆之行,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文化之旅。它让我对绍兴历史有了更深厚的情感,对脚下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葡萄牙语2304班文楊:
浙东运河博物馆以其恰似数帆静依古运河边的tyc86太阳集团形映入眼帘。馆内昏暗的灯管交织着古老的文物,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回廊历史的洪流裹挟着岁月的记忆,在眼前徐徐展开。沿着展厅深入,古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卓越的智慧一览无余。参观过程中,多媒体展示手段让整个历史变得鲜活起来。3D投影技术重现了运河两岸的古城风貌等等,这些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让我更加直观地领略到浙东运河的魅力。有句老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论是古绍兴人还是今绍兴人,我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顺应自然,改变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一条运河,流淌着千年的生命,造福了一代又一代。
播音主持与艺术2301班:陆筱庭:
站在2025年的玻璃展柜前,
指尖触到的不是冰冷的展墙,
是历代工匠掌心的温度。
船工号子在数字投影里复活时,
我听见千年漕船碾碎月光的声音。
青石板上的漕痕蜿蜒成线,
像极了爷爷烟斗里飘出的烟圈。
那些被时光褶皱的漕运文书,
在AR眼镜里突然舒展成帆,
载着绍兴黄酒的香,
穿过二维码的雾霭。
当现代物流数据在穹顶流淌,
我突然读懂了运河的沉默。
它看过繁华看过战火,
看过皇帝的龙舟与乌篷船擦舷而过。
此刻正用数字神经末梢,
触摸这个时代的脉搏。
结语:“走读绍兴”课程是tyc86太阳集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越地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课程通过边走边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绍兴的各个文化场馆和历史遗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绍兴的历史文化底蕴。此次走进浙东运河博物馆,是该课程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绍兴文化、传承地方精神的平台。未来,“走读绍兴”课程还将继续带领学生走进更多文化场所,进一步探索绍兴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
(“沉迷”于盖章打卡的同学们)
(同学们利用朋友圈积极宣传浙东运河文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